滙控重組失動力 押注渣打巴克萊
滙控(00005)早前爆出協助客戶逃稅醜聞,雖不影響該股的投資價值,卻不代表該股吸引。滙控經歷4年重組,現已失去動力,鑑於估值高人一等,回報前景又未見樂觀,押注對手渣打似乎更加明智。
以下一番話對衞道之士及政客來說肯定不中聽,但滙控瑞士私人銀行協助客逃稅醜聞對該股投資價值的影響,一言以蔽之就是無足輕重。
派息高估值超同儕
對於不當行為,股東可以既往不咎,因為這已是十載前的陳年舊事,而且由行政總裁歐智華(Stuart Gulliver)領導的管理層已證明有能力收拾殘局,何況相關業務僅貢獻集團3%利潤而已!
然而,這並不代表滙控是吸引的投資項目。優點方面,滙控未來一、兩年的派息介乎5至6厘,看來相當吸引。不過,高股息的代價不菲,與不少西方同業不同,滙控的有形市賬率仍高於1倍,儘管該行一樣面對重重挑戰。
滙控撤出部分偏遠地區的零售及商業銀行業務雖然明智,但投資銀行業務所佔比重卻因而升至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該集團基礎稅前利潤近一半來自環球銀行及市場業務,但投行業務現時正受周期性及結構性因素拖累,利潤表現疲弱。
因此,市場預期滙控去年第4季可望錄得近60億美元稅前利潤,似乎太過樂觀。滙控今天公布業績時,投資者亦會留意該行一直居高不下的成本相對收入比例;歐智華曾矢言把相關比例削減至50%以下,但如今卻反而升至接近60%。
鑑於商業行為及其他守法風險愈來愈高,削減成本變得難上加難;藉着加息提振收入的機會看來也日益渺茫,難怪管理層悄悄地把短期回報目標擱置,亦即把股本回報率由現時的不到10%提升至12%。
回報目標悄悄擱置
經歷4年重組後,滙豐已失去動力。撇開道德批判不談,滙控的英國對手如新主席即將上任的巴克萊(Barclays)及今年相信會另覓新主席及行政總裁的渣打,也許是更精明的投資選擇。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22 Feb 2015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