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易患心臟病
近日流感肆虐本港,無論公立醫院或私家診所都迫滿求診的市民,雖然近日天氣回暖,但專家亦無法估計流感高峰期何時才過去。不過天氣乍暖還寒,當人體因應寒冷天氣調節體溫時,新陳代謝和心跳頻率會增加,心臟負荷過大便可能會導致病發。此外,冬天氣溫較低,容易令血管收縮,增加血管壁所受的壓力,更易引發突發心臟病。
一般來說,心臟的三條主要血管出現七成栓塞,醫生便會建議病人接受通波仔手術撐開血管,再植入支架以防血管再度狹窄。手術需要在病人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把附有小球囊的導管,經大腿或手動脈引入心臟血管狹窄的位置,當血管擴張後再放下金屬支架以防再度狹窄,回復心臟的血液供應。
現時市面上的支架類型大致可分為裸支架(即無藥性的金屬支架)及藥性支架,以後者較普遍。藥性支架較裸支架更能減低復發,當中又可再細分為「單療法支架」及「雙療法支架」。前者塗有藥物或附有抗體,在不同層面上減低血管收窄和患上血栓的風險。
不過支架各有特性,亦面對不同限制。例如塗有藥物的支架雖可抑制血管壁細胞增生,但有礙血管癒合,需至少服用十二個月的雙重抗血小板藥;附有抗體的支架則可加快血管傷口癒合,但因缺少了藥物的幫助,血管再度收窄的機會高。
最新的雙療法支架能同時兼具藥物和抗體的特性,支架外壁塗有藥物,以抑制血管壁細胞增生,減低復發;另一方面,內壁附有抗體,快速形成均勻平滑的內皮層,覆蓋支架,讓血管癒合效果更為理想,為病人帶來雙重保障。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在植入雙療法支架後,血管壁內膜能夠迅速地成長並平滑地覆蓋支架。臨床研究亦顯示雙療法支架在植入血管六十日後,血管壁內膜覆蓋均勻平滑,有助減少血栓塞機會,短期內達到「修復」及「重生」的兩大目的。
作者為心臟專科醫生
隔周二刊登
24 Feb 2015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