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 變成賭場
自美國的金融市場自由化,銀行及經紀行的界限被打破,衍生工具大量發展,以及電子交易科技日新月異,如近年高頻交易盛行後,整個投資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美國為首作領導,世間出現「賭場式的經濟」(Casino Economy),什麼東西都可將之金融化,一切交易都涉及金錢,便可想到方法拿來賭一把。
加大槓桿炒短線
現時各種投資都涉及賭博成分,股票尤其厲害,大部分基金為着爭取表現,紛紛加入炒短線,而且很多時動用槓桿,亦即借錢作買賣,以求加大獲利。
大戶炒短線,近年至為明顯,很多股份藉着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可以炒上四五成,其後大行又可急轉彎,睇淡該股,股價可以急跌,打回原形,甚至跌穿起步點。此中以某些H股及中資股情況至為明顯,一些本地股亦具此特色,總之是波動。
在如斯背景下,一些人可能以為債券應會較穩定,基金持有債券,回報會較平穩,甚至跑贏股票比重較高的基金。但很多時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債價的升跌,近年不循常軌,中央銀行收緊銀根,並且認會加息,債價可以不跌反升,那些不虞有此,跑去沽空債券的基金,被挾到喊救命。
加大上述的波動一大原因,乃是利率低下,各路英雄(包括基金)借錢去賭,成本甚輕,於是很多人大借特借,加大槓桿,期求博中一鋪,基金大賺特賺,年終的花紅分到笑。如此這般,利用他人的錢去賭,贏了自己有錢分,很多人當然不會錯過機會。
眾人的強積金及公積金,都交給基金打理,而世間的投資市場變成一個大賭場,對眾人有何影響,不言而喻。基金的表現隨着市況大起大落,同等閣下的組合市值升升跌跌,大幅波動。
若然閣下已接近退休之年,那末豈非賴以養老的資金池,二更窮三更富,四更又可能打回原形?投資顧問會說,閣下快退休,宜揸保本基金,但後者年回報可能只得半厘,閣下滿意否?
24 Feb 2015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