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亞馬遜放下身段 投靠阿里求運轉


亞馬遜放下身段 投靠阿里求運轉

美國網上零售巨擘亞馬遜(Amazon)進軍中國十多年一直苦無進展,最近終於放下身段,到中國勁敵阿里巴巴的平台開店,避免白白浪費在當地的物流投資。阿里這次贏得一仗,在中國老家的王者地位表露無遺。

正所謂驕兵必敗,反而放下自尊更有好處,亞馬遜正是這樣做,悄悄地在天貓開店;天貓是商戶對消費者的銷售平台,由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電子商貿巨擘阿里巴巴經營。

進駐滬自貿區不成功

亞馬遜在天貓開店,就如同美國百貨店布魯明黛(Bloomingdale's)在英國百貨店Selfridges內開專門店一樣。從兩方面而言,亞馬遜的決定更加匪夷所思。

須知道亞馬遜與阿里巴巴都是一站式網店,羅列數以千計一模一樣的消費品,彼此間的競爭比布魯明黛及Selfridges更加直接。況且在互聯網上,只要點擊一下滑鼠,任何東西都盡在掌握,一個網站應該沒有需要到另一個網站開店。

然而,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並不一樣。阿里巴巴為零售商提供市場推廣及搜尋引擎優化排名等服務,但不參與實際產品交易。相比之下,亞馬遜直接賣商品給消費者,採購及存貨都要兼顧。

除了商業模式外,兩者還有一個簡單的分別,就是阿里巴巴客似雲來,至少在中國確是如此。分析師估計,阿里巴巴旗下各網站佔中國電子商貿市場份額超過一半,亞馬遜則幾乎不入流。

亞馬遜在中國成績一般,並非因為沒有下苦工。該公司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已超過10年,一直透過亞馬遜中國網站招生意。去年8月,亞馬遜宣布進駐上海自貿區,務求讓內地消費者更直接地購買國際網站的商品(此前,亞馬遜中國與亞馬遜國際網站不能互通)。亞馬遜上周決定進駐天貓,意味自貿區策略不太成功。

已投資13個物流中心

假如亞馬遜的投資只限於虛擬層面,大可一走了之,問題是該公司在中國大陸設有至少13個物流中心,佔地90萬平方米,送貨地點遍達全中國3000座城市。因此,假如進駐阿里巴巴平台能帶來銷售,亞馬遜的物流設施就能更物盡其用。

對阿里巴巴而言,這次勝利突顯該公司在自家中國大本營的主導地位,有些人的確有條件自以為傲。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9 Mar 2015

信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