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微軟新人事 要務在言志

微軟新人事 要務在言志

微軟是一條恐龍,而令恐龍滅絕人間的殞石正以高速迫近!對於科技業的各種潮流趨勢,這家軟件巨擘總是後知後覺;至於其核心產品則早已踏上衰落的不歸路。

有鑑於此,納德拉(Satya Nadella)擢升為微軟掌舵人,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則會多花時間參與公司事務,理應是微軟力求扭轉乾坤的最後機會,對嗎?只要深思幾個擺在眼前的事實,自會發現最後機會之說不盡不實。

須知道微軟股價過去一年攀升了35%;以過去10年的表現計,微軟股票的總回報並不遜於科技企業的總體表現。在過去10年,微軟收入及利潤年度增長均達到7%左右的水平。

以一家本來掌有行業主導地位的企業而言,保持如此增長勢頭殊不簡單。商業軟件蒸蒸日上在對上一季,微軟以企業為對象的軟件及服務銷售增幅達一成,教國際商業機器(IBM)及甲骨文(Oracle)等對手羨慕不已。

雲端及商業服務部門年度化收入達70億美元,增幅更接近30%之多。由此看見,微軟業務其實活力十足又多元化,只是形象猶如一池死水而已。微軟業績所以予人缺乏增長動力之感,其實是業務策略欠缺焦點所致。即使一如部分好事之徒建議,把整家公司分拆,也不能解決問題。

儘管微軟的商業軟件生意蒸蒸日上,但卻無法乾脆利落地從漸走下坡的消費軟件業務割裂出來。只因為消費業務的絕大部分利潤來自軟件授權收費,而收費對象同時亦包括企業。微軟對遊戲主機Xbox、平板電腦Surface及智能手機的投資是否過多?有可能,但那都是沒法收回的「沉沒成本」(sunk money)。

況且,微軟認為,控制用家運用電腦功能的媒界(以往是個人電腦,如今則是智能手機、板腦、遊戲主機及通訊網絡等),有助提高商用軟件銷售方面的優勢;有關見解亦甚有見地。棄疲弱業務非良方處理微軟較疲弱業務的最佳方法並非將之掃地出門,而是予以清晰的發展方向。

納德拉必須以淺白語言交代業務策略背後的理念,切忌把行業術語掛在口邊(他接任後致員工的電郵,形容微軟「獨特之處在於讓人們有能力『做更多』」,即犯了言詞累贅的大忌)。

下一步則包括清楚交代投資水平,訂出可度量的回報目標,並表明一旦個別部門未能達標或與整體發展方針格格不入,便會棄之後快(Xbox可要當心了!)如此一來,微軟恐龍之說自會消聲匿迹。

譯自FINANCIALTIMES

信報

6 Jan 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