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新興國投資論述大變

新興國投資論述大變

自2008年以後,金融危機一波接一波,先是美國信貸危機引發海嘯,再而是長達三年的歐債危機。

2013年是一個分水嶺,「金磚四國」結束長達十年的黃金日子,去年中股市大波動來自中國經濟硬着陸及「錢荒」之憂;加上貝南奇揚言退市造成震盪,成為新興市場的轉捩點。

到2014年,眼前新興市場的走資潮,其實只是再確認這個長線趨勢,情況將會持續。然而,整體新興市場的恐慌是否快結束?恐怕未必。要討論這個問題,應該由短線、長線兩個角度來一再審視。

新興市場的調整應該由去年10月計起,至今跌幅12%。由資金流走的情況來看,短期未有停止迹象,即使資金撤走暫見緩和,投資者必須要問,走了的資金會回流嗎?早前幾篇文章分別探討了新興市場的風波,一來走資潮劇烈,二來今年是「脆弱五國」政經動盪的一年,均意味着即使新興市場短期止跌回穩,甚至反彈,但轉弱已成趨勢。

再看美股及港股。美股去年大牛,1月份表現卻失色,但目前仍應視之為調整。美國許多退休基金都在年頭平衡組合,「新債王」岡拉克指出,要維持股債六四比例的話,這些基金起碼要減持6.96%美股。美股1月浴血,標普500指數走勢轉弱,但未破技術支持。

這場恐慌的源頭是美國部署退市,對美股來說,退是肯定經濟復蘇,不退則會再加大刺激力度,其處境較新興市場安全。債王:中國是塊神秘的肥肉港股表現正在告知大家,市場短期恐慌未完。以恒指波幅指數來說,連日急跌後升至22.3,但2013年6月高位是30.18,2012年6月高位是33.39;相比起來,眼前的風險,有擔憂但未至於大恐慌。目前投資者留意指數意義不大,中資金融股是弱中之弱,濠賭、科網兩大強勢板塊調整未完。經過近日的大拋售,部分好友認為市場反應過大,股市短期或止跌或反彈,但短期居多,因為新興市場趨勢已變,除資金撤退、經濟轉弱外,更關鍵的是市場論述轉變。所謂「論述」,就是投資故事,基金公司或大行推銷時所堆砌的故事。

新興市場陰霾滿布,昨日有兩位仁兄再談及新興市場。「債王」格羅斯認為,新興市場是不明朗因素的源頭,投資者要看實新興市場經濟數據,風險資產更加波動;其中,中國更變成「神秘的肥肉」,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構成全球風險,將刺激投資者避險。John Mauldin昨日在「前沿思考」欄力讚印度新央行行長拉詹(Raghuram Rajan),很值得一看。Mauldin是淡友底,看淡是正常事,但看淡的理由更為重要。

高回報不再 高風險驟升拉詹在1月底警告,聯儲局要考慮其政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言下之意是,指責聯儲局量寬政策為新興市場製造大量熱錢,現時縮減買債再為金融市場帶來波動。類似對美國量寬政策的警告,其實不絕於耳,最先發難當然是巴西。較溫和的是台灣央行行長彭准南,不斷提防熱錢流入的影響,以及量寬製造的溢出效應,多番警告熱錢擾亂環球金融。拉詹警告,歐美國家政策只顧自身的話,新興市場只能自我調整,也未必是發達國願意看見的事情。

拉詹所指的調整,即新興市場的子彈,先要加息,對抗通脹,必要時甚至實施資本管制。美國放水,世界面對一場貨幣戰,即使美國收水,世界面對的也是一場資金戰。另一方面,過去幾年熱錢不斷流入,阻礙了新興市場的改革步伐,政經動盪其實由2011年北非茉莉花革命已經開始。如今撤資潮一波接一波,通脹猛虎出現,投資市場對新興市場的看法已經完全改變,由昔日追逐回報之地,變成新風險源頭之地,恐怕長期調整未完。回到港股,大市跌勢未完,板塊輪動、個股炒作依然是市場大主題。美股止跌,但恒指反彈乏力,逐步向21000點尋底,博反彈的好友恐怕都大叫失望。昨天大市有近900隻股票下跌,濠賭股繼續領跌,博反彈的好友大失所望。現實中,沒有升不完的股票,去年濠賭股的升幅令人難以置信,往後能否再升,令人懷疑。

這場跌市是另一種炒股不炒市的演繹。跌市的起點,由濠賭股急跌開始,強勢新能源股、科網股、醫藥股逐批散水,到昨日濠賭股再跌,其實都未見超賣,反映基金沽貨集中在這批有動力、有升幅的股票,再沽中資金融股意義不大,可能手上貨不多,也擔心一旦反彈追不及。濠賭股連番下跌,但仍未到達超賣區間,再跌可能性不容抹煞。昨日中移動(941)、友邦(1299)逆市回穩,部分中資金融股沽壓減輕,指數表現雖然叫人擔心,但相信很快會有支持。

信報

6 Jan 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