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美國鷹派掌控經貿 中國處境有危有機

美國鷹派掌控經貿 中國處境有危有機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初一改口風,從之前揚言「貿易戰是好事」,變調聲稱「我不認為會有貿易戰」;沒料到就在市場對保護主義肆虐全球憂慮稍紓之際,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科恩(Gary Cohn)周二晚突然宣布辭職,環球股市為之一震。

科恩的告別聲明措詞客氣,特朗普對其任內貢獻亦連聲表揚,惟事實擺在眼前,科恩對特朗普向進口鋼鐵及鋁材開徵高額關稅反對到底,拒絕應總統要求公開「撐」這項決定,他的離開實屬必然。

隨着科恩黯然引退,向來對中國採取敵視態度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已進佔經濟決策核心,自由貿易派的勢力幾近瓦解,主導權已落入保護主義陣營之手。

不管為了兌現二○一六年競選承諾、貿易鷹派於白宮內訌中突襲得手,還是狂人總統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以鋼鋁關稅作籌碼逼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桌上讓步,特朗普無異於為了美國利益以至其連任行情而犧牲全球經貿福祉。這種赤裸裸的「美國(或個人)優先」思維落實到行動層面,不論是敵是友,看在眼裏也會不寒而慄!

美股自狂人當選總統後連升十五個月,而他竭盡所能終在去年底成功爭取國會通過大規模稅務改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商家「獸性」(animal spirits)剛被稅改燃點起來,特朗普便在保護主義措施上動真格。貿易戰牽一髮動全身,不論規模大小,企業都會穩陣至上靜觀其變,對在美國設廠生產、增聘員工一類長期承擔謀定而後動。

由此可見,狂人的經濟政綱矛盾重重,這邊廂把產業對前景的展望引向多年未見的樂觀局面,那邊廂為求連任不得不全力討好仇視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核心」選民。特朗普在這兩個對立鮮明的議程之間反覆遊走,美國經濟政策便有飄忽不定難以預測之弊,企業及投資者無所適從,金融市場必定日趨波動。

對中國來說,眼前局勢可謂有危有機。在特朗普宣布對進口鋼鋁開徵高額關稅前,美國已對太陽能板及洗衣機進口課以重稅,矛頭直指中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去年八月啟動「三○一調查」,更是明刀明槍針對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期《經濟學人》於社論中坦白批評西方世界棋差一着,以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便會步向民主、自由和法治,逐漸融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事實證明這種設想徹底落空,全面崛起後的中國反過來成為西方世界心腹大患,陣營成員有必要團結起來與之抗衡。

在輿論推波助瀾下,美國若牽頭於貿易領域向中國加強施壓,相信不難得到對中國同樣百般不滿的盟友配合。可是,基於市場份額有別,特朗普瞄準鋼鋁進口轟出的第一槍傷不了中國,反而是加拿大、墨西哥、南韓等盟國首當其衝,歐盟更已準備好對一系列美國產品實施反制行動,先來個自相殘殺。

目前環境可謂既複雜又微妙,中國若能善用美國盟友因關稅問題「火遮眼」的形勢,把爭議對準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口實大搞保護主義,變相廢掉世貿組織作為國際貿易「球證」的功能,中國也許能站上道德高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縱使無法一舉打破「西方陣營團結一致抗衡中國」的架式,至少有助轉移視線,減輕中國遭貿易對手群起而攻的壓力。

北京面對的真正麻煩,來自華府下月公布「三○一調查」結果後,或會針對多類中國產品進口及內地企業在美投資採取嚴厲制裁措施。「三○一調查」涉及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關乎中國以創新科技推動經濟發展的命脈,大大超越雙邊貿易失衡等「老問題」,直接觸及二十一世紀中美誰主浮沉的大格局。

圍繞「中國威脅」大做文章,正是納瓦羅的拿手好戲。他若一如外界預期取代科恩登上特朗普第一經濟謀士之位,中美貿易步向正面衝突的風險勢必大增,北京恐怕再無餘地以柔制剛借力打力。屆時,世界難有寧日,一切都得推倒重來。

 

8 Mar 2018

信報

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美國優先七情上面 做「刁」須防做出大禍

美國優先七情上面 做「刁」須防做出大禍

不管美國人民和國際社會喜歡與否,特朗普坐上美國總統寶座,成為這個當世唯一超級大國最高領導人已是鐵一般的事實。在上周五的就職演說中,特朗普左一句「美國優先」,右一句「讓美國重新強大起來」,激昂處尤勝去年為爭奪選票不得不賣力演出之時。然而,同一番話,他在競選期間不已說過不下百遍嗎?連堅決反對本土利益壓倒一切者亦能倒背如流矣。

特朗普於就職大典上發表此番「熟口熟面」的豪言,外界聽來也許了無新意,但他在不足二十分鐘的演說裏以高分貝音量傳達萬事以美國為先的訊息,在其支持者眼中等於確認這位白宮新主正式登位後並沒有判若兩人,合乎此輩期望。

在鐘擺的另一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貿易對手而言,這篇特朗普聲稱由他親手撰寫的講辭,即使不致於因此加劇對美國實行保護主義政策的戒心,也絲毫看不到特朗普有「釋出善意」的傾向,對紓緩全球圍繞自由貿易前景的不安有百害而無一利。

保護主義損人累己,貿易戰只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類似言論理性有餘,卻不一定符合「政治行情」。我們認為,特朗普入主白宮對世界最大的威脅在於,美國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首次出現一位把貿易定性為「零和遊戲」的總統。換句話說,貿易領域只有對手,沒有夥伴。若特朗普真的在政策層面履行競選時針對貿易作過的所有承諾,在他治下,美國逐漸偏離自由貿易、全球化和開放市場的軌跡,似已無可避免。

特朗普最終會以什麼形式向把他送進白宮的選民、尤其「銹帶」(Rust Belt)等工業衰落地區的藍領支持者交代,背後牽涉連串政經得失計算,影響程度目前無法說得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轉變對過去三十餘年發展模式和營運策略立足於貿易互通有無、資金自由流動的新興經濟體及跨國企業大大不利!

在許多人看來,特朗普毫無從政經驗,且特立獨行,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惟不容否認的是,在他當選至上任的兩個多月間,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等外國富商巨賈紛紛自動請纓,出錢出力協助美國創造就業;大企業從通用汽車到豐田,開利冷氣到波音公司,不是順應特朗普意願在美國擴產,便是承諾把總統專機造價控制在他認為合理的水平。

由此可見,在商場打滾多年的特朗普雖是「政治素人」,但對商家「底牌」瞭如指掌,軟硬之間拿捏恰到好處,還未上場已逼得多家無人不識的巨企替美國優先政策作了最有效的宣傳。特朗普的手段,反映商界出身的他「轉型」從政後,仍能充分發揮其「刁王」本色。

生意人萬事以商業利益為先,權衡利害後發現輸不起,為保巨額政府訂單或避免海外製造產品「回流」美國被課以重稅,從善如流有何不可?若能以此換取總統信任,日後未始不能諸事順遂,那便「除笨有精計落有賺」了。然而,同一思維用於地緣政治角力,卻極可能弄巧反拙,做「刁」隨時做出大禍。

特朗普上任前不止一次提及中國若繼續操控滙率和對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美方會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難說得很。不管他的政府在投入運作後是否對維持一中政策作出明確表態,特朗普於候任期間公開表達了以一中原則迫使北京在貿易議題上就範的意圖,中美台三方焉有不就相關變數作出種種沙盤推演之理?

北京會像美國商界那樣,為保經貿利益連一中底線亦棄守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道理很簡單,中國若任由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問題上觸碰一中原則,那麼美方隨時可在所有中美爭議的領域照辦煮碗,當此例一開,一中政策的存廢不就變成美國逼令中國妥協的「百搭籌碼」嗎?

特朗普雖然狂妄,卻不見得是外界心目中那個「狂人」。他在看穿商界「罩門」後,向企業話事人奉上敬酒與罰酒,不費吹灰之力便令一眾巨企成為其美國優先政策的「開路先鋒」,但同一招用在涉及領土問題的大國政治角力,美國的主要對手多半會選擇以牙還牙,那就不是引發貿易戰般單純,熱戰爆發世界大亂,這才是真正的兩敗俱傷。

23 Jan 2017

信報

港中資行傳查轉賬截走資

港中資行傳查轉賬截走資

內地嚴防資金外逃,除了在今年初開始,嚴格執行內地居民購滙須詳細申報用途,消息指出,有個別本港中資銀行疑配合總行做法,包括遇上內地客戶透過本港賬戶進行第三方支付時,罕有地詳問其用途。

其中一個個案是早前已在本港利用保費融資(Premium Financing)投保【詳見另稿】的私人銀行內地客戶,擬從中資銀行轉賬至私人銀行以繳付保險供款利息,惟超過兩星期仍未完成,情況罕見。消息透露,部分過去積極轉介高檔客戶往香港分支私人銀行的內地銀行,近期暫停跨境客戶轉介,避免不慎牴觸內地嚴防資金外流的措施。

付保費利息 兩周未成事

消息人士指出,有個別外資私人銀行的內地客戶,之前在港利用保費融資投保(即向銀行借錢買保單),並已把資金由內地一家中資銀行滙到香港的分支行,但當其要求把款項轉往私人銀行時,竟遭該本地中資銀行查問資金滙往私人銀行之目的,而「以前並不會問」。消息人士稱,客戶表示有關轉賬處理超過兩星期仍未完成,「反映資金雖已(滙)出來,在進行第三方支付時似仍有困難」,原因是內地銀行按監管當局要求,加強監察內地居民購滙及滙款用途的同時,亦敦促境外的分支行配合。儘管外管局維持內地居民每年5萬美元購滙額度不變,但年初開始嚴格執行詳細申報用途,更列明不得用於境外置業、證券投資及購買保險等【表】。換言之,若本地中資銀行配合內地總行做法,內地客在港進行境外置業或證券投資的第三方支付,亦可能遇阻滯。

內地私銀客交易趨淡靜

消息人士表示,保單回報已由3年前普遍高達4.25厘,下降至去年低於3厘,而近期拆息抽高,更令銀行擔心保費融資的風險升溫,故銀行已要求部分利用保費融資、並以較高借貸成數購買大額保單的客戶(包括內地客戶)重組貸款。

有銀行家分析,內地只限制境內居民每年的購滙金額,把款項直接滙入第三方銀行一向問題不大,中資銀行理應毋須查問客戶資金用途,未知是否因近期內地加強堵截走資,風頭火勢下內地銀行也要跟蹤客戶資金流向,因此在處理客戶滙款至第三方銀行時更加審慎,並要求境外分支行配合。不過,本港銀行按反洗黑錢等指引,要了解客戶情況(Know your client),亦可能是查問第三方支付資金去向的原因。

有私人銀行業界人士稱,暫未察覺私人銀行內地客舊保險單付息有太大問題,因為他們大多在港擁有業務及資金,未必一定依賴從內地購滙後滙到香港的款項,但近期內地客的私人銀行交易活動確實轉趨淡靜,未知是因為新春前夕忙於業務,還是因為內地當局嚴禁資金外流。事實上,中央加強監管購滙及滙款,內地人縱有資金亦未必能順利滙出境外,包括償還境外保費融資利息。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時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該局一向要求銀行進行貸款業務時,須清楚了解及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若涉及跨境貸款時,銀行必須確保有關業務符合當地法規及能有效執行借貸條款。

保監處則表示,保險公司是保單發出機構而非貸款機構,不會參與保單持有人與銀行事宜,保監處並無銀行要求個別內地保單持有人就保費融資作債務重組的相關資料。保監處去年已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在內地投保人來港購買保險前,披露所須考慮的因素和風險,包括政策改變風險。

採訪、撰文:陳玉珍



23 Jan 2017

信報

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特朗普不改輕狂 全球動盪難免

特朗普不改輕狂 全球動盪難免

從今開始,特朗普正式成為美國總統,掌管全球最強大的軍隊、核武器和最大的經濟體。

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影響市場與世局,各國政府及民眾無不金睛火眼關注他上台後會推出什麼新政策新措施,跟奧巴馬的施政有多大分別,以及這位「狂人」總統能否擺脫一貫的即興發言、任性舉措,減少以個人Twitter賬戶或其他社交媒體發布重大政經訊息,並盡力融入政治體制與制度規範中。不然,從美國到世界、從市場到政壇都難免混亂紛擾。

特朗普競選期間的出位言行甚多,有不少構想、說法或主張跟美國歷屆政府的立場相異,包括北約組織的存廢、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延續,一個中國政策的守持等等,若果他決意在這些重大問題上改變美國的傳統取向,勢將顛覆全球格局,美國的盟友及貿易夥伴,以至對手都得作出重大調整,國際秩序必然大受衝擊。

問題是這些改弦易轍,究竟是特朗普一時意氣脫口而出的妄念,又或是討價還價的談判策略,甚至是尚未了解政策來龍去脈而發出錯誤訊息,實在誰也沒把握;到頭來會否落實及如何貫徹,則是連影兒也還沒有,其他國家只能多方準備,以隨時應變。

現在,特朗普正式上任,他的說話從此不再是個人表態脫口騷,而是白宮正式的政策建議,有相應的政治及法律後果。

要是特朗普繼續隨意繞過正式渠道發言,如繼續在Twitter就重要內政外交問題帖文,他的內閣成員、政府部門及公務員固然會感到訊息混雜,無所適從;龐大的駐外機構、貿易辦事處同樣不知所措,嚴重妨礙有效運作。

對其他國家及地區政府而言,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做法帶來的紛亂及不明朗因素,更是無法估計。他日前說了一句「美元滙價過高」,即引起一番波動。試想若某一天特朗普忽然興起在Twitter說要廢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重新談判,其後白宮發言人卻澄清只是總統個人霎時的意見,未可當真;這轉折過程中,加拿大、墨西哥政府難免陣腳大亂,投資者及企業亦會爭相走避,造成的驚惶動盪及損失由誰來負責?日後他的「發言」也將形同「狼來了」,失去應有的可信及權威。須知美國是舉足輕重的超級大國,她的領導人習慣口不擇言對世局的干擾實在難以想像。

除了要習慣按官方渠道及規格發言外,特朗普有必要盡快理順與主要內閣成員之間的「歧見」,避免新政府一上場就出現政出多門,互相矛盾的狀況。就以美俄關係為例,特朗普一直表現對俄友好,既不願譴責俄羅斯黑客影響美國大選,又多番稱讚「新沙皇」普京的能力及政績;但他委以國安重任的官員,包括國防部長馬蒂斯則直指俄國是美國最大威脅。

此外,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特朗普一再威脅若中國繼續操控滙率及對美進行不公平貿易,美國便可能不遵守一中原則;但他的白宮幕僚長其後急急強調,新政府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

這樣的前後矛盾只會引發無謂爭議,製造麻煩。

在具體政策上,特朗普是否推倒自由貿易大旗改為採取保護主義,最受國際社會關注,因對全球貿易及經濟秩序的破壞極其深遠。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指出,打貿易戰的結果只有兩敗俱傷,自由貿易才能促進全球增長,中國願意努力跟其他經濟體合作確保全球化不會開倒車。

中國高舉貿易自由化旗幟當然有她的政治經濟考慮,有分析亦指北京政府借美國自我孤立而增強本身的影響力。但中國的經濟實力跟國際地位仍遜於美國,假若特朗普執意搞保護主義,重建關稅壁壘或徵收border tax,中國無可避免遭受打擊,要力保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秩序也不容易。

美國歷史上有不少政壇新手接任總統的例子,如一九九三年就任的克林頓、二〇〇一年上台的小布殊,但他們都本非政治素人,入主白宮之後,基本上按政治規範運作政府及行使權力,國內外都有規可循。然而特朗普卻是罕見的「異類」,特立獨行且狂態畢露,只能寄望他上任後會迅速學懂規矩及政治protocol,以免翻起一波又一波政治經濟震盪。
21 Jan 2017
信報社評

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大數據KO無為而治

大數據KO無為而治

現代管理學其中一個最大爭論點在於鬆緊程度,八十年代「無為而治」派佔上風,傾向給予員工充分信任及自由度,好處是節省資訊成本,並有助激發員工主動性。

不過,近年隨着大數據和即時通訊等科技發達,資訊成本大幅下降,企業有條件對員工作出巨細無遺嚴格管理,藉之確保方向正確以及效果理想,於是「強勢操控」派逐漸冒起。一個例子是內地當今地產代理龍頭鏈家,其老闆左暉IT人出身,借助大數據等科技,軍隊式管治麾下逾10萬名代理員工,似乎已壓倒標榜「無為而治」的其他代理巨頭。

鏈家左暉實行「高壓統治」

鏈家日前完成B輪融資,由融創(01918)斥26億元(人民幣.下同)入股6.25%,令其估值達416億元。在融創之前,騰訊(00700)、百度和復星(00656)等已先後入股鏈家,萬科(02202)又夥拍其成立合資公司,可見各路大佬均看好這家高速成長的代理商。

左暉現年45歲,在內地商界算是大器晚成的「七十後」(跟馬化騰同齡),他在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先後做過程式員、軟件銷售、保險代理等工作,直到2001年在北京創辦鏈家。

據他自述:「我1992年畢業開始北漂,34歲(2005年)才買第一套房子,此前對租房之痛也是深有體會。」

換句話說,左暉34歲前屬於「冇樓廢青」,在不斷租樓、搵樓、睇樓、被逼遷的過程中飽受痛苦,深感內地二手樓市場訊息嚴重不對稱,搵樓客深陷弱勢地位,不論租樓或買樓皆要歷盡艱辛。

於是他針對這個「痛點」,創辦主打二手樓交易的鏈家,英文名Homelink,意即為搵樓客擔當「找到一個家」的連結。

有趣的是,左暉雖是個IT人,但有別於搜房網、Q房網等誕生於網上的代理同業,鏈家自創辦後很長時間定位為傳統代理商,透過實體門店穩打穩紮經營和擴張。

不過,在創業初期,左暉已流露其濃烈管治風格,包括要求所有代理員工都要有大專學位,以及每名代理每月要找到一定數量(例如100個)盤源。為確保盤源真確,鏈家更設立懸紅制度,客人若發現不實資料便可獲獎金,相關代理初犯也會被重罰,在內部大會「批鬥」,再犯就直接炒魷。

左暉這些高壓辣招,確實針對當時內地二手樓市場流弊,例如代理人員良莠不齊、假盤源泛濫等。

鏈家這支紀律嚴明的軍隊迅速擴張,至2012年已成為北京市場一哥,佔據50%份額,並開始向其他城市擴張,同時引起了當時全國龍頭、中原地產老闆施永青的注意。

2013年,施老闆在其《am730》「C觀點」專欄一口氣寫了11篇文章談及鏈家,而且識英雄重英雄,對左暉這位後起之秀讚譽有加,說「左暉並非只會宣傳的人,他是實幹的。他看到行家只顧成交賺佣,所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拓盤與更新盤口的訊息上。」又指「左暉的確是一個高人,他的理念的確勝過一般行家,他設計出來的那套,普通行家的確窮於應付。」

然而,施老闆始終深信「無為而治」之優越,認為鏈家的高壓管治能在一兩個城市內奏效,但若擴張到全國便會鞭長莫及,亦難以因地制宜靈活發揮。例如他說,「鏈家只能把北京的服務流程搬到其他城市,卻沒法複製出北京的盈利模式」,又表示「鏈家培養出來的人服從性強,未必敢第一時間反映自己的想法」,相反「中原是眾人意志的有機滙聚,是一個自體生發組織,極具生命力,中原不怕機械化運作的鏈家。」

即時通訊新科技成利器

若依據當時(2013年及之前)的客觀環境因素,施老闆之判斷很可能正確。然而,近年來大數據和即時通訊等科技快速成熟,為左暉提供了最佳利器,他率先大力引進這些科技於其管治體系,得以實時監控全國分公司每日、以至每小時的經營表現,同時進一步精細控制每名員工的工作流程及KPI。

例如員工每天上班打卡後,由哪一分鐘開始打電話call客,上下午各打幾多個電話,以至跟客戶通話的內容和態度,均有特定要求,並會被實時監控和評核。

總部系統若發現某家分公司近幾日表現不尋常(生意和盤源遜於競爭對手),亦會即時作出反饋,且跟負責員工找出原因及制定對策。

換言之,憑着新科技,鏈家得以彌補高壓管治以往的弊端,包括遠距溝通艱難、資訊成本高昂、不利靈活應變等。

就像高大的足球員往往速度慢,但若透過DNA改造,使他「又高大又靈活」,其他對手還怎麼打?是以鏈家近幾年進一步高速成長,目前在絕大多數主要城市均佔據最多份額,反而中原似乎只能勉強守住深圳市一哥寶座;同時有指左暉已下了軍令狀,要在今年內連深圳也攻陷、統一全國江山。

左暉借助大數據完善高壓管治,可跟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兩個月前提出的一個新觀點互相呼應。

馬雲說:「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到底哪個好?過去一百多年來我們一直覺得市場經濟非常之好,但我個人看法未來30年會發生很大變化,計劃經濟將會愈來愈大。

為什麼?因為數據的獲取,令我們更能掌握國家和世界的經濟,就像有一部X光機,幫助指揮那隻無形之手。」

當然,是否有了大數據等新科技幫助,便意味着高壓管治和計劃經濟再沒界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定可以KO無為而治和市場經濟?現在下結論恐仍言之尚早。

高天佑 tyko@hkej.com

14 Jan 2017

信報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網上情緣 長騙長有

網上情緣 長騙長有

報載,網上情緣騙案由2013年的23宗,升至2014年的29宗。涉及騙款由1042萬元激增至3030萬元。2014年至今年10月已發生181宗,涉款達1.36億元,上升趨勢令人咋舌。近日破獲的馬來西亞及尼日利亞跨境詐騙集團案,更成網上熱議的話題。

八卦詐騙新聞的背後心理很簡單,大多都是指摘受騙者愚蠢,實則心底暗讚自己精叻醒目,沒有或不會受騙!如此即可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假若受騙者多是女性,更可大條道理責「港女真是好儍好天真」,滿足其大男人心態!一般罪案的受害人多數得到同情。騙案的受害人反而備受指摘。不責罪犯而責受害人,這是什麼道德標準?究竟這只是港人如此「劣質」?抑或是普遍人性?未經查證,難下定論。

自恃聰明愈易受騙

人蠢,道德上無過錯。深閨寂寞,誤中圈套,何罪之有?錢財損失,已是傷害,事後遭百夫所指,無疑是二度傷害。人人都有弱點,騙子才能針對受害人的致命弱點而取利。正如耶穌的質問:人誰無罪?無罪的,請擲第一塊石頭。指罵受害人愚蠢的,和擲第一塊石頭的人有何分別?其實,愈自以為精叻醒目,愈容易中騙子的圈套。

網上結交異性,尋覓情緣,已是新時代趨勢,難以阻擋。前《華爾街日報》記者史利達(Dan Slater)在《演算法時代的愛情》(Love in the Time of Algorithms: What Technology Does to Meeting and Mating)書中報道:美國有9000萬獨身男女,其中三分一在網上列出個人背景,許多還附上照片,徵求異性情緣。每5對拍拖、同居男女中,有一對就是在網上結識的。信不信由你!當然,美國人成年後,喜歡離鄉別井工作和居住。在陌生城市,沒有親戚鄰里,朋友不多,要結識異性,比其他國家安土重遷的人困難,惟有乞靈於互聯網。

史利達研究網上情緣,有個人的原因。他父母在1965年相識。當年沒有互聯網,他們是通過徵友公司配對結交的。他父親是哈佛生,母親則在麻省小鎮的曼荷蓮女子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就讀。沒有徵友公司,兩人怎會認識、相愛、結婚並生下史利達呢?如今,不過是互聯網取代了徵友公司,更多男女用更少金錢在網上結交異性而已!

尋1500分理想丈夫

網上徵友,尤其是女性,得到有情郎的機會甚微。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Eli Finkel發表過論文聲稱,期望徵友網站用電腦能配對出「天造地設的一雙」愛侶,幾乎沒可能(virtually impossible)。要電腦替你找出「真命天子」也許是緣木求魚,但人加電腦,卻絕不是「幾乎沒可能」。韋愛眉(Amy Webb)在《數據:一個愛情故事》(Data, A Love Story: How I Gamed Online Dating to Meet My Match)書中,以親身經歷證明「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

韋小姐本是《新聞周刊》的亞洲特派記者。為了跟當時的男朋友一起,毅然辭職去費城當個小記者,豈料男朋友有第三者,她只好黯然回芝加哥,時已30歲。她嘗試網上交友,結果貼錢買難受。靠朋友介紹,亦難得有情郎。於是,她決定自行列出理想丈夫的72 個條件。她聰明的地方,不是在網上列出這些條件徵友,而是先行虛構一個符合這72個條件的男子,在網上徵女友。從應徵女士的通訊中,韋小姐學會如何打扮、談論什麼話題、使用什麼詞彙,甚至拍照要露出多少「事業線」等等。

搜集了足夠資訊後,韋小姐才在網上徵友,並且「科學化」地給應徵男士打分,每符合72個條件其中之一,便給一個分數。總分達700分的,約會之。達1000分的,考慮拍拖以至同居。理想丈夫則至少要1500分。結果?當然是韋小姐找到1500分的理想丈夫,建立有孩子的家庭!不然,她憑什麼著書立說?韋愛眉求仁得仁,因為她肯下苦功,且懂得利用演算法「知己知彼」。可以想像,他日電腦的「人工智能」更出色時,電影《觸不到的她》(Her)不再是科幻。屆時,騙子毋須親身上陣,電腦演算法已可網上騙心、騙財。每思及此,不寒而慄矣!

網上情緣和徵友姻緣一樣,失敗的多。史利達父母在兒子還於襁褓時,已經離婚,正是芸芸失敗的例子之一。韋小姐的成功屬例外中的例外。

撰文 : 占

22 Dec 2016

信報

中國製造業在世界冒起

中國製造業在世界冒起

股市永遠是殘酷的,正當你認為特朗普勝出有機會再做黑天鵝,會作出大回吐時,美股卻愈升愈有。為什麼?外星人有以下的陰謀論。

從表面看來,只因為特朗普強調「強美國,強美元」政策,吸引大批資金回朝買美元,從而加速貨幣流通促進經濟增長。但實際上,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口消費市場,根據《經濟學人》雜誌智囊團的預測,中國的GDP會在2026年超越美國。你話特朗普又儍又狂,其實一個擁有差不多500家公司組成的王國主席,又豈會這麼簡單?貨幣公式MV=PY(唔識請在互聯網搜查),在要煞停QE時又要保持GDP增長,V(流通量)是關鍵。

現在未來總統呼籲「班資回朝」,重新建立made in USA,就是想奪回消費市場一哥的領導地位。特朗普明白美國再不能像過去控制生產鏈最肥美的部分,從前中國每一部iPhone零件只賺取一美元的工錢再行不通。中國再不是十年前只可以做OEM,會從產業鏈下端逐步移上去,增加生產毛利率。一些品牌如手機華為,汽車吉利(00175)已在世界上冒出來。

華為今年7月公布上半年盈利增長40%,其他手機商只是持平至增長3%。華為在世界手機佔有率排行第三,僅次於蘋果和Samsung。說到汽車製造業更是厲害,現時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地是中國內地,生產汽車的數目是美國的一倍以上。

如果有一天中國的品牌打出來,美國會怎樣?相信美國智囊團也知道未來10年國家經濟成功關鍵的核心是科技、成本控制和市場領導。所謂「騎着你來賺」的經濟已經不適用了。在未來10年,筆者認為,全世界的人均GDP將較今日平衡得多,也表示一些奢侈品的市場可能會繼續萎縮,步向一個比較平均的世界經濟體系。隨着「一帶一路」的崛起,會有更多的消費群組成,而這些全新經濟會集中於中低端的消費品,正正符合現在中國內地發展的步伐。

22 Dec 2016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