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治哮喘用藥精明貼士


陳利醫生 過敏科
治哮喘用藥精明貼士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數是因敏感導致氣管發炎及阻塞。近年來治療哮喘的藥物有了很大的改善,只要依照醫生的指導使用藥物,大部分病人的病情都能夠有效地控制。

哮喘藥物一般可分為快速紓緩藥和長期控制藥物。快速紓緩藥主要是吸入式的短效氣管擴張舒張劑,在病發時使用,能迅速擴張支氣管及紓緩氣喘。然而這些藥物沒有抗炎作用,故此不應過分依賴。如每周需要使用短效氣管舒張劑達3次或以上,這表示哮喘可能不受控制,應盡快約見醫生。

長期控制藥物能控制氣管腫脹和發炎,減少哮喘病發作的風險。吸入式類固醇噴劑是首選的控制藥物。有些人一聽到「類固醇」就十分擔心,生怕副作用而不肯接受,結果病情受到拖延,氣管結構和肺功能受到永久傷害。其實比起口服類固醇,吸入式有更強的局部抗發炎作用、更少的全身性副作用,即使長期使用,也毋須擔心。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噴劑後,建議用清水漱口,減少口腔潰爛、咽喉疼痛、病菌增生等問題。如果病情仍然未能受控,醫生可能考慮轉用類固醇和長效氣管擴張劑的混合噴劑,去更有效地消除哮喘的病徵,保持良好的日常活動和晚間睡眠。此外,白三烯素受體對抗劑是一種口服非類固醇的控制藥物,針對因運動或過敏而引發的哮喘甚有幫助。病人就算沒有病徵,亦應該每天遵照指示持續使用哮喘控制藥物。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定期調整哮喘藥物的劑量,以最低的劑量達至最理想的療效。

大部分的哮喘藥物都是吸入式,大致可分為定量噴霧劑和乾粉劑兩大類別。定量噴霧劑將藥水霧化成細小的顆粒,吸入後沉澱在下呼吸道。使用時須手口協調,故用於幼兒以及年老病人時,可能需用輔助器去協助吸入藥物。乾粉劑藥物是以乾粉形式儲存在藥瓶或獨立膠囊中,藥物經患者的吸入氣流將藥粉帶入氣道,操作相對簡單。無論使用那種裝置,病人都必須聽取醫務人員的指導,才能更有效的發揮藥物的成效。

作者為香港過敏科醫學會代表

10 Aug 2016

信報

美大選白熱亞洲無戰事 科武經濟實惠美有優勢

美大選白熱亞洲無戰事 科武經濟實惠美有優勢
一、

南海爭紛不因海牙國際仲裁庭的裁決而緩和,從近日的新聞看,局勢反有升溫之象勢。消息顯示,中國為展示實力,派出足以構成海上制空、突防突襲及支援保障力量的多種戰機赴「南海戰巡」;不但如此,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還據衞星收集的情報,指中國疑似已在其所控有主權爭議的南海島嶼上,興建可以容納任何戰機的「強化飛機庫」。非常明顯,中國拒絕接受「海牙裁決」,言文反擊之外,坐言起行,還以實際行動展示保衞國土的決心!

南海波瀾橫生,東海又聞火藥味。去周末開始,在多艘中國武裝海警船護送下,數百艘中國漁船駛進釣魚島(尖閣群島)十二海里海域捕魚,引起日方抗議,「緊急召見中國駐日大使」;但翌日日方「首次發現」中國在東海油氣田的鑽油台上「安裝可探測水上船舶的雷達」。日方循例作出抗議、召見中國駐日大使,從電視所見,雙方面容穆肅,頗有隨時大打出手之概。不過,所有種種,做戲給國內民眾「欣賞」而已。日本即使「戰意高揚」,由好戰分子(鷹派)女政客出任防衞(國防)大臣,但「大老闆」美國選戰方殷,各既得利益團體和個人「命懸一線」,海外事務,當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日本因此只能「跳腳」而不能動手。北京早已看出此一「破綻」,才會言行一致,為捍衞我國固有領土而不惜派出戰機和艦艇……。中國當然不怕日本鬼子,且一來熱愛和平是國人的天性,二來目前清除貪腐敗類、整頓官僚體系綱紀以至設法不讓經濟「下行」重於一切,因此「耀武揚威」的主要目的,肯定是擺姿態以撫順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換句話說,由於美國無人「拍板」,東海南海局勢升溫卻不見硝煙。

事實上,目前南海東海應無戰事,中國最擔心的也許是北韓的導彈,最近「試射」的一枚導彈跌落離岸千里的日本海(○六年成功試射的大浦洞二號飛彈射程四千五百公里),北韓離北京只有九百九十七公里,金正恩「癲癲廢廢」,常出不合牌理的章法,北京不提心吊膽才怪。

二、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授、歷任美國國防部要職(主管包括核武的武器發展)、克林頓任內的國防部長佩利(W. J. Perry, 1927-),去年底出版題為《我在核戰邊緣遊走》(My Journey at the Nuclear brink)的回憶錄,述說冷戰時期及冷戰後美國多次險陷核戰危局的情況,尤其是對美國和蘇聯核子力量的描述,讀之觸目驚心,此書筆者尚未全讀,稍後當作一評介。今天要談的是,美俄核彈山積,已上「膛」(配上導彈,隨時可發射)的便各有千餘枚,但當權者極力避免核戰,以免「真生靈塗炭」。在這種「局限」下,軍事強國美國和俄羅斯在武器發明上已有重大突破,那意味未來一旦爆發戰爭,不互擲核彈亦可毀滅世界!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學社(SIPRI)「軍事開支」欄的數據,去年世界各國的軍事經費達一萬六千七百六十多億元(美元.下同),大幅增長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向受美國保護的國家,眼見美國在對付「邪惡國家」和「恐怖分子」上未竟全功,且又決心把大部分兵力調往亞洲,不得不武裝自己以自衞,這意味不少國家尤其是英國和歐盟諸國,不得不增加軍費;而亞洲「南海諸小」亦莫不如此,因對中國軍事崛起有餘悸,除拉攏與美國的關係,本身亦大購軍備以防萬一。第二是美國自詡「宇宙最強」,等於說軍事開支最巨(還記得副總統拜登在澳洲誇下的海口?),而且由於對回教國家戰事沒完沒了,加上銳意在軍事科技上超越中俄,研發經費急升……。

中國和俄羅斯久不久便公開一些新研發的武備,它們是否真如文宣所說的具威懾力,姑且勿論(其實是無資格評論),但美國五角大樓和軍火商一律當真,那即是說,國防部為此爭取更巨額的軍費,軍火商則埋首研發更大殺傷力的犀利武器。比方說,美方認為中國的所謂「航母殺手」──「東風二十一中程彈道導彈」,射程一千七百五十里,美國最新型、不能空中加油的F35航程七百三十里,那意味運載這類戰機的航母均在「東風二十一」射程內;而一艘航母的建造費,據「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的研究,可生產一千二百七十枚「東風二十一」!

美國航母看情形很快便不敢在中國近海巡弋!

三、

在「重返亞洲」國策不會改變的前提及常規航母可能無法發揮正常功能之下,為了應付中國軍事上的挑戰,美國遂致力研發「隱形航空母艦」、深海武器及無人操控武器系統,這些均為人工智能及自動化科技的結晶品。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隱形」科技有重大突破,F35數天前試飛時,地面雷達無所見,不知F35已臨上空,足為明證。至於無人操控的「自動武器」,美國亦有大成,這包括轟炸機B3(前身為B21)及近岸艦艇。美國的目的在「深入敵方而我方無人命傷亡」。沒有人命傷亡,國內反戰之聲便歸沉寂;軍費開支大幅上揚,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由於軍費都是印出來的(筆者前曾為文評說凱恩斯先使未來錢的財政政策令美國軍費可以無限大,和美國「鬥燒錢」的國家,若不能印刷世界通行的貨幣,肯定會吃大虧),軍費開支增加之餘,福利「免費午餐」照派,人民因此不會反對。

美國發展新科技武器將令「戰爭經濟學」起革命。美國海軍已成功研發一種可發射無限次的一百五十千瓦激光器,它可用艦上電力充電,每射一次的成本只數美仙。美海軍另一新型武器為磁軌炮(Railgun, EMRG),是一種以電磁發射每秒可達三千公尺的非炸藥「小炮」,將於二○二○年交付艦艇使用,其製造成本每具約二萬五千元,和普通大炮造價動輒百萬元比較,磁軌炮「經濟實用」……。

大體而言,美國一方面計劃撥款千餘億元,以在未來十年翻新庫存核彈和核裝置;一方面則大力研究非常規  的大殺傷力、經濟效益超高的科技武器,而且已有一定成就,而此中以海軍的成績最驕人。

不是「長敵人威風」,而是基於現實的考慮,現在和美軍作軍事競賽,即使不會吃大虧,亦肯定無法佔便宜。大家不可不注意的是,美國不但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從事武備研發(要知美國軍火商研發武器的概略情況,可讀國防工業公司的年報如Raytheon、BAE Systems、Northrop Grumman和General Dynamics的年報),軍火商獲五角大樓撥款研發認可項目的武器,意味資源充沛,因此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最佳人才;更重要的是,她的軍費可從印鈔機印出來。

走回「中美利加」之路,最有益有建設性。

10 Aug 2016

信報

美國網購「鬥慘」大戰

美國網購「鬥慘」大戰
股神畢非德講過,超級市場通常不是一門好生意,因為一家超市即使經營得再好,憑超值價錢和絕佳服務擄獲顧客的心,但旁邊隨時會新開另一家超市,不惜用蝕本價搶生意,像港產片《唐伯虎點秋香》般掀起「鬥慘」比賽,造成雙輸局面。但股神也未必預料到,現在連網購市場亦開始出現這種慘況,不過「被搶客」的是美國網購一哥Amazon,「搶客」的卻是全球實體超市龍頭Walmart。

Walmart併購Jet.com

Walmart周二宣布斥33億美元(約257億港元),全面收購新興購物網站Jet.com。該網站去年7月才開業,經營了一年便已在美國流行,甚受年輕人歡迎,現有逾400萬註冊客戶,每月銷售額接近1億美元,而且增長非常快速。截至6月,Jet.com在美國網購市場的市佔率已達3%,排名第4,僅次於Amazon、eBay以及Walmart本身系內的網購業務。

Jet.com的特色很鮮明,一字記之曰「平」,並開宗明義「挑機」Amazon,不但免運費及會員費,每件貨品又總是比Amazon便宜一些,更不時會有真正的「出血」大減價,吸引年輕人時刻留意「搶平貨」。筆者就有一位朋友在該網站「搶」到一部電視機,較Amazon定價低逾四分一,省下超過250美元;並且真的翌日便由專人送貨到門口,服務不差過Amazon的Prime尊貴會員計劃,但後者須付99美元年費才可享尊貴服務,Jet.com則完全免費。

蝕本賣貨 自殺式燒錢

問題在於,Amazon本身已是「平霸」,自稱全美國最便宜的零售渠道,標榜「不賺錢賣貨」,憑以本傷人打下江山,其經營溢利率(Operating Margin)低至1%,成立22年來長期「燒錢」兼蝕錢,直到去年才開始憑「副業」雲端(AWS)服務帶來微薄利潤。同時,作為美國第四大、市值達37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Amazon的規模優勢無可比擬,包括在全美建有幾百個自動化貨倉,又可肆意向供貨商壓價和拖數。在這情況下,何解Jet.com可比Amazon更「平」?

答案就像《唐伯虎點秋香》「鬥慘」一幕,周星馳打斷自己一隻手,高呼「邊個夠我慘」,豈料梁榮忠索性打死自己:「我連命都唔要,你慘得過我?」Amazon標榜「不賺錢賣貨」,Jet.com就玩得更大,索性「蝕錢賣貨」,幾乎每件貨品都低於成本價,賣一件蝕一件,「燒錢」比Amazon去得更盡。

有趣的是,近乎自殺的燒錢生意模式,卻有不少人願意掟錢投入去燒。據彭博引述消息報道,Jet.com此前進行多輪融資,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Google及高盛等巨擘。這些投資者當然不儍,深明Jet.com如此燒錢下去,成功機會不高,但萬一能達到預期目標,即在2020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從Amazon手中搶下10%份額,以及收支平衡開始賺錢,那便具有巨大upside;畢竟作為美國網購一哥的Amazon市值達3700億美元,若能成為二哥、有十分一市值,也相當和味。

盼搶Amazon一成客

想不到的是,Walmart突然殺出來做「程咬金」,用高價全購這個燒錢網站,讓上述投資者可提早套現獲利(根據其最後一輪融資,Jet.com估值僅為10億美元)。Walmart當然有自己的盤算,事關這家全球最大的實體超市集團,過去二十多年成為Amazon崛起的最大受害者,亦被視為「網購vs傳統零售」戰役中的「過氣」輸家。

直到近年,Walmart亦開設自家購物網站,嘗試實行「磚頭」加「網絡」的O2O模式,可惜儘管跟Amazon一樣「不賺錢賣貨」,聲勢卻始終落後對手,每年銷售額僅及Amazon約一成。因此Walmart今次收購Jet.com,可謂兵行險着,或擬憑「蝕錢賣貨」模式,跟Amazon來個終極燒錢大決戰。另一方面,Walmart近年雖被Amazon爬頭,市值卻仍達2300億美元,每年經營現金流近300億美元,Jet.com獲得這座大靠山,燒錢可燒得更「盡興」。

無論如何,在這場「鬥慘」大戰,中短期內雙方均是輸家,Walmart和Jet.com陣營勢必損人不利己,Amazon則難免被搶走生意及盈利空間,唯一的贏家是美國消費者。或許股神早已預計到這一步,故他近年既堅拒投資Amazon,又不斷減持Walmart以及另一實體超市巨擘Tesco。更進一步看,目前內地網購市場處於阿里巴巴對峙京東商城的良性競爭局面,但觀乎行業趨勢,加以資金泛濫,不排除將有類似Jet.com的攪局者出現,掀起燒人民幣大戰。 

高天佑 tyko@hkej.com

10 Aug 2016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