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導師 終身美麗
根據一份引起廣泛討論、由牛津大學學者Frey and Osborne撰寫的研究指出,在機械人與人工智能大幅取代人類的時代,人類剩下來可幹的事情不多,其中之一是解決人類本身情感訴求的工作。
瑜伽導師便是少數被認為超越機械人、最有前途、而且可以是終身的職業。
內外兼修 愈戰愈勇
曾是香港大型瑜伽連鎖店總經理的吳啟誌是過來人。吳氏早年是傳統健身中心的總經理,身形健碩、氣宇軒昂。後來加入到瑜伽的行列,才學懂何謂外強中乾,體會到練瑜伽可以內外兼修,加強身體的柔軟性和韌性,而且令人頭腦清醒、靈台清明。
原來瑜伽這股潮流在香港已經有15年歷史,初時是由外籍人士(尤其是來自印度者)引入,有不少宗教色彩;不過多年下來,隨着熱潮的普及和本土化,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宗教氣息,而是一種帶有哲學意味,強調心靈和肢體平衡發展的運動。
也是因為這個特色,在香港這種壓力特大和講求效率的地方,瑜伽更是特別受歡迎。一個新興行業由此應運而生——瑜伽導師。
作為瑜伽導師,要入行首先當然是要熱愛此道,有點像中國武術一樣,要拜師入門。
在香港,比較熱門的瑜伽派別也有4至5個。而要正式成為導師的話,得經過200小時的練習和上課,最後經像美國Yoga Alliance等的機構認證,方可成為認可瑜伽導師。
不過,這只是由學生(徒弟)邁向「小師弟」或「小師妹」的第一步而已,由於派別眾多,套路繁茂並日有新招,一眾師兄師姊也得與時並進,不斷學習深造,有時甚至要自掏腰包,往海外「掌門」所在之處,登門求賜「獨門招式」或「內功心法」,才能由小師弟/妹進而成為大師兄/姐。
教瑜伽和一般的健身教練不同,瑜伽導師更喜以一對十(甚至更多)開班授徒,少有點對點教授。吳啟誌也難以道出原因。可能是習慣,也可能是瑜伽講求能量,對導師而言,有一批信徒門生聽課,似乎更能激發能量。
不過,這也引伸出另一個挑戰,瑜伽是帶有一定的哲學性、有洗滌心靈意義的運動體系,並非單靠身手敏捷、孔武有力便可叱吒武林,好的導師、成功的師父,也要具備現代的優秀企業經理人素質,譬如在大庭廣眾或演講台上,是否能駕馭群眾、有沒有語言魅力、能否把握情緒節奏,和控制自己的緊張或自我等,都會影響到能否成為追隨者眾的導師。
若能掌握此中要訣,教瑜伽絕對是個終身職業。吳氏指出,他認識最資深的一個導師,年近70,雖不像小說中的周伯通,返老還童,但卻是愈練愈有勁,深得徒兒們歡迎。
當下沒有幾個職業可以終身受用, 瑜伽導師卻會隨着年月的增長而更加美麗!
25 July 2016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