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漫遊亞馬遜Web 1.0到Web 3.0

漫遊亞馬遜Web 1.0到Web 3.0

亞馬遜(Amazon.com)從來不是一間示人以弱的公司,就像亞馬遜河沿途森林的弱肉強食世界一樣,面對競爭對手時絕不手軟。

打從橫空出生的那一天,已經擺明車馬向整個傳統書店行業挑戰。另一邊廂,即使是作為「戰友」的供應商,亞馬遜也絕對不輕易妥協,最近更不惜與包括迪士尼在內的出版商「硬碰硬」,力圖爭降低成本以催谷亞馬遜業績——背後一直擊鼓助戰的,就是CEO貝索斯(Jeff Bezos)。

早着先機 電商先驅貝索斯有一句名言:「成功並沒有妙方,關鍵只在於搶先他人。」的確,早於1994年,貝索斯就被一個數字吸引着:2300%──這就是互聯網用戶的每年增長。當互聯網仍在Web 1.0的發展初期,貝索斯已看中了商機。他選擇以網上書店作為切入點,是因為雖然圖書市場每年的銷售額有2600億美元,但即使是行業龍頭Barnes & Noble,市佔也不過是12%。毅然放棄華爾街高薪厚職的貝索斯,於1995年與妻子由紐約搬到西雅圖,從此就踏上創業之路。

貝索斯以3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在西雅圖郊區租了一個車庫,建立起全美第一間網絡零售公司。就像現在內地的電商大戰一樣,亞馬遜在與傳統實體書店的決戰中,其中最鋒利的一支箭就是折扣,網站上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優惠。

另外,亞馬遜第二個殺着就是書目豐富,相比Barnes & Noble書店最多只有25萬冊書,亞馬遜網站可以十倍於對手。貝索斯當時表示,如果把亞馬遜內的產品目錄印出來,足足有7本紐約市電話簿的份量。

亞馬遜站穩陣腳後,立即跳出圖書的框框,例如於1998年開辦音樂商店、加入影音產品及禮品; 1999年投資藥店網站、售賣寵物及家庭用品等等(近年更加多元化到販賣新鮮蔬果,名副其實「愈撈愈過界」)。

亞馬遜一直保持強勁增長,甚至於2001年,貝索斯終於「認錯」,承認自己低估了電商的潛力:「我們最初預計2001年的銷售收入為7000萬美元,但實際數字竟然達到了30億美元,是預期的42倍。」進軍手機 勢之所趨在Web 1.0殺出一片天的亞馬遜,立即迎接第二股科網浪潮,貝索斯為網站添加了不少Web 2.0的元素,讓亞馬遜成為首個加入讀者書評、續寫小說的網站,以購物網為中心,放射式發展出互聯網社區。

善於早着先機的貝索斯,其後更推出平板Kindle,盡快搶佔電子書的市場。此舉不但令亞馬遜的業務更上一層樓,更加進一步把實體書店推向懸崖。在經歷了Web 2.0的進化後,貝索斯的目標,似乎已放在下一世代的網絡銷售上。在智能手機市場普及的今天,亞馬遜仍然不顧一切地摻一腳,看在別人的眼中,相比蘋果、三星等龍頭,亞馬遜的Fire Phone無疑是以卵擊石;但在貝索斯的藍圖中,這可能是投「卵」問路的一招。

進軍手機業務,已成為亞馬遜的必然一步,根據Comscore去年一份報告指出,亞馬遜網站的手機用戶佔整體流量的五分一;但是PC用戶的年增長量已降至不足10%,相反,手機用戶則每年有90%增幅(在中國,亞馬遜網站的手機用戶增長率更達124%)。

Fire Phone其中一個標榜的功能,是用家可以直接透過手機鏡頭來搜索物品的資料,例如當我們在屏幕上看到一款手袋,可以用手機掃描後直接在網上購買。

在亞馬遜的眼中,重視手機網絡的Web 3.0世界裏,任何在現實世界的發現,都可以即時化為購買行動,超越了傳統的瀏覽器模式,實實在在地把虛擬與現實的緊密結合起來(當然,若科技普及到所有人都「一看即買」的話,恐怕會產生不少購物狂的問題)。

正如亞馬遜河一直長流不息,亞馬遜網站也像一個有機體那樣,因應時勢改變,採取不同方式來保持增長,正是上善若水。貝索斯也眼觀四方,吼準時機全力出擊──就像潛伏在亞馬遜河之下的獵食者那樣。

16 Aug 2014

信報